近日,《中國組織人事報》報道揭陽市積極探索開展玉文化產業鏈黨建,把黨的組織建在產業鏈條上,把黨的工作做到從業人員中去,破除融合壁壘、突破發展瓶頸,走出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產業發展、促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子。
以下為報道原文:
廣東揭陽
“鏈上黨建”賦能玉文化產業
作為國內玉器加工和批發基地,廣東省揭陽市擁有玉石交易、切割和玉器設計、加工、展銷、電商、博覽為一體的玉文化產業鏈,從業人員達8萬余人。近些年來,為進一步加快產業發展、暢通市場循環、紓解企業困難,揭陽市積極探索開展玉文化產業鏈黨建,切實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效能,走出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新路子。
打造上下貫通、左右協同、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。加強產業鏈基層組織建設,依托玉文化行業管理部門成立玉文化產業黨總支,選派分管玉文化產業的揭陽產業園黨工委委員擔任黨總支書記。指導玉文化產業發展服務中心、玉文化產業人才驛站2個行業服務平臺和工藝美術協會等5個行業影響力較大的協會商會,全部建立黨支部。發揮協會商會熟悉產業情況、聯系企業緊密的優勢,推動有條件的企業成立黨組織,引導企業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。通過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,搭建1個玉文化產業黨總支+7個行業黨支部+N個玉器企業的組織架構,形成園區黨工委抓總支、總支統協會、協會聯企業的工作格局。
為解決行業內部各協會商會之間溝通不暢、各自為政問題,制定玉文化產業鏈聯席會議共商、主題黨日輪值等工作制度,通過制度化管理推動產業鏈黨建工作正常運轉、持續發力。升級建設玉都黨群服務中心、黨建聯合辦公室、人才驛站三大黨建平臺和功能區,實現產業發展、黨群服務、人才驛站等功能整合共享、整體提升,打造玉文化產業鏈黨組織和黨員的“紅色之家”。針對玉文化企業市場、從業人員多集中在4個玉器專業村的實際,推動產業鏈黨組織和村黨組織黨員人才共管、區域發展共謀、支部活動共辦、陣地共建共享,構建黨建引領的“一鏈四村”融合發展圈。通過平臺化整合、制度化管理,把分散的資源集中起來,凝聚產業合力。
充分發揮玉都黨群服務中心、黨建聯合辦公室、人才驛站三大黨建平臺優勢,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難題。在行業管理上,面向誠信納稅的商戶開發“銀稅貸”,解決融資難、融資貴等問題;在產業園區建設上,引資建設形成玉石原料集散基地及生產制造、設計研發、展示交易、品牌運營、教育培訓、文化旅游等“一基地六中心”產業格局。
通過開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,解決產業核心區臟亂差、小微商戶用電難等問題。李丹妍是揭陽市珠寶玉器電子商務協會黨支部書記,也是一名玉器帶貨網紅主播,她說:“有陣子大家困于用電難,網絡直播一到關鍵時刻就‘歇菜’,我及時匯報上級黨組織,他們協調街道辦和供電部門,問題很快就解決了。這兩年,我們集團新增20多個玉器直播賬號,熱門賬號每個月銷售額上升到數百萬元!
來源:中國組織人事報、揭陽組工